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是一所隶属于安徽省教育厅、有着50余年办学历史的省级示范高职院校,是安徽省第九届、第十届文明单位。近年来,学院坚持科学发展,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成为安徽省商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技能大赛:特色品牌建设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国家、省、市、院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为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参与主办部门最为广泛的技能赛事,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学生切磋技能、展示风采的舞台,也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窗口。
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安徽省高职组代表队以16金、43银、45铜的历史最好成绩,位列全国金牌和奖牌总数前茅。而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也以7金、12银、3铜的贡献,位居安徽省高职院校奖牌榜榜首。
在谈到技能大赛的成绩时,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副院长汪贤武告诉记者,近几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院内涵建设的成果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比赛成绩不仅保持在安徽省高职院校第一方阵,在全国大赛的舞台上也有一席之地。截至目前,学院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所有参赛项目无一落空,均获得三等以上的奖项。
“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特色品牌建设的一张名片”,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郭淼说。
出色的技能大赛成绩,使学院受到企业、行业、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全面提升了学院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在2011年全国商科教育学科竞赛工作会议上,学院荣登2010年度中国商科教育学科竞赛综合竞争力50强职业院校榜首。同年5月,在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同举办的2011年中国职业教育与中国商业服务业创新发展对话年会上,学院又荣获“全国商业服务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院校”称号。
技能大赛与教育教学改革的良性互动
“学院在技能大赛中的出色表现,得益于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战略思考和全院上下对技能大赛功能和意义的正确认识,在战略上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引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引领学院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梁文慧告诉记者,“目前,技能大赛对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等教学改革的各个领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不断成长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实训环境、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也成为学院在各级技能比赛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各专业通过积极总结技能大赛经验和实现技能大赛成果的普惠,进一步推动了技能大赛对学院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实现了技能大赛与教育教学改革之间的良性互动。”
学院电子信息系主任王勇在介绍技能大赛的经验时说,作为职业教育院校,其宗旨在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市场的需要。技能大赛已成为衡量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杆;同时,技能大赛中所表现出来的专业技能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时下相关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紧盯市场,把握现代职教理念,每年均派出教务、督导人员去旁观技能大赛,了解各类与学院现有专业相关的大赛内容。回来后,组建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分析大赛内容,细化职业技能,对现有专业的教学内容予以更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不仅是技能的展示,还是文化素养的展示。学院通过开设选修课、开设道德讲堂,举办工商大讲堂、志愿服务、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实现在培养技能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作为一所商科院校,根据商科人才的培养特点,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方法,目前学院各主要专业已基本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会计、营销等专业创建了“理实一体、仿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的真实会计资料和营销管理案例融入教学,按照真实的工作情境组织教学;烹饪、旅游管理、应用电子等专业采用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边在学校学习理论,一边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训练技能;国际贸易专业形成了“岗证结合、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艺术、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等专业的核心课程采用“作业-作品-商品”的课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将作业最终转化成商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市场意识。
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实现三方共赢
高职院校发展之路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永恒主题。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在办学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
学院的校企合作经历了从以单纯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需求型合作,逐步形成以接触型合作为主的企业培训进课堂、进校园,最终达到以深层次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校企“双主体”订单培养的历程。截止2013年,学院共与130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分别确立了专家咨询模式、师资培训模式、教学参观模式、横向合作模式、顶岗实习模式、校企共建班模式、引企进校模式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为充分利用学校、企业和政府资源,搭建一体化合作平台,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 2013年,学院与双凤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合肥伊利乳业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双凤经济开发区政校企合作联盟”(简称K联盟),实现了跨界融通、协同发展。
学院主动与一批知名企业对接合作,积极开展在人才培养、设备投入等方面的双向开放、深度合作。现在,校企合作几乎覆盖到全院学生,订单班覆盖了学院部分专业,2010年,在成功举办“苏宁班”、共同开发《连锁企业门店开发与运营》课程的基础上,学院与苏宁电器、无锡海辉软件集团等正式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书》,校企合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2011年,学院成立了第一家“企业制学院”---洲际英才学院;与中海物流合作成立了中海物流信息人才学院,还成功开办了首届物流信息技术订单班;与红府超市合作,创办了两个红府店长班;该院还不断深化工学结合,与年客公司的合作,启动并颁发了首届年客奖学金;与蝶之恋公司合作,引进蝶之恋网店平台,运营两个淘宝店;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引进了淘宝课程等等。
同时,学院不断邀请企业、行业的专家、技术骨干来校讲学。生动的案例教学课,精彩的现实判断、经典的案例分析以及敏捷的思维探索,让学生们受益匪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校企双方通过共同办班、共同开发课题和教材、共同指导技能大赛和技能比武、共建实训室、师资互派等,实现了无缝对接。
面向企业、面向市场的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学校提高了办学质量,企业招到合适的人才,学生提升了能力,可以顺利就业。
当然,企业也从中获得了人才的优先选择机会,同时更避免了再培训、再试用等用工环节,直接上岗,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形成了双赢的合作模式。
毕业生成了就业市场上的 “香饽饽”
大学生就业难、就业不通畅是当今一个凸显的社会问题,也是很多高校共同面临需要解决的难题。而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始终保持着出口畅通的良好态势。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曹大友说,“近3年学院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学院的毕业生市场早已从买方转向卖方市场,出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象”。以2014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为例,包括安徽百大集团、商之都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古井假日酒店、大华会计师事务所、银泰商业等名企在内的364家参会单位,提供就业岗位7100余个,而当年的毕业生只有3500余名,岗位数远远大于毕业生的数量。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的毕业生以其优良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动手能力,倍受企业青睐。2013年暑假,学院在深入上海、义乌、无锡、常熟、张家港等地了解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和人才培养的评价、意见和建议时,各用人单位对学院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在单位的表现给予了肯定,一致认为工商职业学院的毕业生无论在思想状况、工作业绩或专业水平方面都表现优异。无锡欣旺酒店集团人事部经理评价说,“他们好学上进,实际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能力较快,很多已成为公司骨干和中坚力量”。
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安徽工商职业学院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技能训练,开创学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学院通过订单培养,建立学生就业“直通车道”。如与苏宁电器成立“苏宁班”、与洲际酒店成立“洲际酒店班”;与中海物流合作成立中海物流信息技术订单班;与红府超市创办了红府店长班;这部分学生毕业后经考核合格就可以直接进入订单企业,实现了学生就业的零距离。
近年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先后荣获“2010年首批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 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