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系列报道之一:政府推动 校企合作 马鞍山市职业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

发布者:职教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2-23浏览次数:26

马鞍山作为长三角地区加工制造业链条配套较为完整的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要基地。近年来,马鞍山市委、市政府把职业教育科学化发展作为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加快推进职教品牌战略和企业、高职、中职三大职教集团建设,基本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高职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几年,马鞍山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大部分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经济的快速提升催生出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又为地方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员保障,有人将这称之为“马鞍山职业教育现象”。

                                       政府推动  职教发展驶入快车道

职业教育的强大发展动力,源自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全力推动。近年来,该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实施意见》、《马鞍山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发展评价指标(暂行)》等文件,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从制度上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保障。2012年2月,马鞍山市政府与省教育厅签署了“共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等九个方面开展合作,这一切都为该市职业教育迈向现代化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从此马鞍山的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近年来,马鞍山市职业教育累计投入资金近10亿元,先后撤并、整合、重组职业学校10所,5所职业院校实现易地新建。2012年,占地592亩、总投资5亿元的市中等职教园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全市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已达7958.94元。主要办学指标生均占地面积44.43平方米,建筑面积19.83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4279.86元。校均专用设备费达500万元以上,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109%,全市80%以上的中职学生都享受到了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

做强职业教育,关键在发挥各自优势。职业教育集团是新形势下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谋求多赢的新举措。2008年马鞍山市工业学校牵头成立了安徽数控技术职业教育集团,有35家数控加工企业、职业院校参加;2009年马鞍山市职教中心牵头成立了安徽皖江汽车职业教育集团,有42家省内外汽修企业、相关院校参加。“集团成立以来,在专业教学改革、中高职衔接、实习实训、社会培训与鉴定、订单培养、产教结合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充分发挥了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马鞍山市工业学校校长窦天明表示。

同时,全市职教资源也实现了有效整合。2009年马鞍山市职业技术学院和市技师学院整体合并,实现了中高职办学的有效衔接;2012年马鞍山市职教中心与市信息技术学校合并,组建“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强强联合,为该市中职教育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校企合作  输送专业技能人才

近年来,马鞍山市以经常性对话协商机制为载体,出台马鞍山市《关于大力推进我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意见》,将校企合作水平作为职业院校办学业绩、工作目标考评的重要内容,建立起政府搭台、部门参与、教育与行业企业产教结合新机制。2012年,由市教育局、经信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举办了马鞍山市首届装备制造业校企对接会,共有来自全市7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7家装备制造企业和7所职业院校,签订对接合作框架协议,开通了马鞍山市校企合作对接网络平台,为该市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和企业搭建一个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沟通桥梁。2013年,马鞍山市又举办了汽修、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三个类别的行业校企对接会,进一步为企业拓宽人才队伍建设的渠道,推动双方在交流、研讨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畅通的信息交流机制使学校教学与企业员工培训得以同步进行,企业与学校签订订单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大大缩短了新员工入职后的适应期,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马鞍山市工业学校依靠企业的 “订单”进行来料加工,节省了大量的耗材与资金,在企业技术工人的指导下,教师当师傅,学生当员工,在真环境、真项目、真产品的条件下,教师工程技术能力和实战经验大幅提高,学生真知识、真技术、真本领明显增强。

皖江职教中心学校汽修专业的孙海涛同学高兴地告诉记者,上订单培养班,就业前可以零距离接触企业,学到了真技术,毕业的时候心里就有底。与孙海涛同学一样心里踏实的同学还有很多,据悉,皖江职教中心学校与芜湖奇瑞、上海大众马鞍山店、南京夏普公司、安徽天一重工等众多企业都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书,学生选择“订单班”,就业、工资待遇都有了保证,家长当然乐意让孩子上中职学校。

 

据统计,近年来,马鞍山市中职学生毕业后留在本地就业人数逐年增长。2013年,该市中职毕业生6375人,就业学生6248人,就业率98%。其中,留在本市就业5621人,占就业学生90%。

                                       网络助力  职业技能教育终身相伴

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现代企业对工人知识储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院校的技能教育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为此,马鞍山市根据十八大提出的“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精神,出台了《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以马鞍山市终身教育指导中心(广播电视大学)为承建单位,搭建马鞍山市民终身学习平台,将信息技术与终身教育深度融合,营造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网络学习氛围。

平台根据学习者的职业需求和兴趣特点自动推送相关学习资源到学习者的“个人学习空间”,构建终身化的教育和学习体系,创立超越学校围墙、多种学习教育形式并存的学习方式。建立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结合、沟通和衔接的教育形式。目前平台下辖八个子网站,是名副其实的网络教育“航母战斗群”。平台注册总人数超过3万人,覆盖总量近5万人次,已形成内容丰富,时效性强,覆盖面广的终身教育学习资源库。其中数字资源总量约达5T。专题学习资源分为47个专题,课程达到3000多讲,涵盖教育、法律、经济、社会等众多领域;拓展学习资源分为27个栏目,课程已达5000多讲,重点栏目有:农民培训1115讲、职业培训372讲等。在网络平台的推动下,全民终身学习的理念如今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很多市民自觉地利用平台上的课程给自己“充电”,不少市民通过平台学到了一技之长,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今后平台还将进一步为社区教育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差别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完善终身教育数字学习资源库建设,提供公益性远程教育服务,实现资源共享。